[深圳商报讯 ] 记者王海荣
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来自深圳的普门科技有限公司让人眼前一亮。这家在医疗器械领域默默耕耘7年多的深圳企业参与申报的项目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赢得了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殊荣。凭借在光子创面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普门科技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诸多细分领域中的又一个隐形冠军。
1月10日,记者走进这家企业,一窥其成长创新历程,探究它到底是凭借什么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这项研究又能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进步?
藏身南山区专利挂满墙
普门科技藏身于南山区南岗工业区内一栋外表普通的6层建筑物内。大门悬挂的红色庆祝获奖横幅,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自豪感。走进位于4楼的公司办公室,有一面挂满各种专利技术证书的专利墙。“这只是我们申请的一部分专利技术。”普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先成告诉记者,从2008年创立以来,公司依托光子创面治疗这一核心技术,通过整合多功能清创仪、光子创面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高频振动排痰仪、红外治疗仪、脉冲磁治疗仪、灌肠机、生发治疗仪等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高效便捷的治疗措施,形成了覆盖外科、内科、皮肤科治疗的全套床旁治疗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的床旁创面治疗设备全国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
光子创面治疗仪领域的冠军
2008年,刘先成带领他的研发团队生产出了国内首台光子创面治疗仪。2009年4月,普门迎来首批全国医院用户和代理商。当年,第一台光子创面治疗仪销售到北方一所三甲医院后,帮助该院收治的一位患者长期难以愈合的褥疮得以治愈。而使用光子创面治疗后,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率也大幅提升,降低了糖尿病足并发症引起的截肢风险。一年后,印有“普门”商标的光子治疗仪走出国门,走进中东、南美和东南亚地区。刘先成告诉记者,如今普门科技在国内光子创面治疗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细分领域冠军。
在一套应用于外科治疗的床旁创面治疗整体设备中,记者看到6种主要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都是普门自己研发生产的,包括超声波创面清创仪、蓝光感染治疗仪、光子创面治疗仪、深静脉血栓预防系统、骨愈合磁治疗仪及高频振动排痰仪等。
“光子创面治疗仪可以发出波长为640纳米的红光,可以促进患者创面的组织修复,蓝光感染治疗仪的波长为460 纳米,用于创面杀菌。”刘先成介绍,每一台光子治疗仪的体内都有一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源芯片,使得普门科技生产的光子治疗仪能够发出符合治疗需求波长的光源,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创新驱动,专利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普门还启动了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成功打造了散射比浊、液相色谱、免疫荧光及电化学发光四大检测技术平台,目前生产的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已形成了针对国内社康门诊到三甲医院的全系列产品。2013年7月,普门科技的体外诊断产品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开始销售,进而形成了床旁治疗设备和体外诊断产品两大类共同发展的态势。
“一流企业制定标准”。梳理普门科技7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颗创新驱动核心。近几年,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都保持在10%以上。持续的科研投入,使得专利技术层出不穷。截至2016年1月,普门科技已获得授权专利73项,其中发明专利7 项。2014年,普门科技与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起草完成了《红光治疗设备》行业标准制订。近年来,普门科技已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深圳市科研项目20多项。
深圳创业环境适合创新者
2014年,普门科技“新一代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研究团队”成功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获得了深圳市财政资金的资助。目前,该项目正按计划开展,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据介绍,该项目瞄准当前几乎被欧美行业巨头垄断的免疫分析市场,在罗氏诊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光标记物,研制包括仪器和配套试剂在内的第四代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
“这一科研项目可以打破国外产业巨头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同时大幅降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设备和试剂成本,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刘先成说。
据悉,免疫分析市场潜力巨大,2013年,中国市场已经超过百亿元,全球市场更是高达145亿美元。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大增强深圳在体外诊断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深圳生物技术的产业发展。
此次“孔雀团队”的带头人周明博士亦是普门科技的学术带头人、首席科学家。他在电化学发光标记化合物领域的工作持续了20余年。
创业7年来,普门科技也从最初创立时的27名员工,发展到如今的330名员工,目前研发环节集中在南山区总部,生产制造环节集中在光明新区鲤鱼河工业区。公司销售收入和纳税额均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深圳的产业配套环境和政策环境十分适合创新型企业成长,普门科技下一步将规划建设总部基地,让企业能够长久地扎根于深圳,成为面向全球发展的一家医疗设备类高科技企业。”刘先成说。
普门科技获奖之路
2009年8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第一次考察普门科技,从此,拉开了与普门科技合作的序幕。普门科技也由此与国内外创面治疗学术界的专家开展长期、稳定、高效的合作,为新产品的临床推广打下良好的学术基础。
2011年,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普门科技与付小兵院士合作成立了院士工作站。该院士工作站是广东省首批10家院士工作站之一,也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最早成立院士工作站的企业之一。
2013年4月,经深圳市科创委批准,普门组建了深圳市床旁治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当年,普门科技作为唯一的企业,依托创面治疗产品为核心解决方案,与多家医院合作,共同申报并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5年5月,普门科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医疗机构共同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申报项目是以普门科技的创面治疗产品为核心解决方案的“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项目,并顺利通过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初评。
2015年8月8日,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终审答辩。普门科技成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迄今唯一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企业。
2016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普门科技捧回奖状。